什么是太阳能
【概念】 太阳能(Solar)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太阳内部进行的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太阳能。太阳内部的这种核聚变反应,可以维持几十亿至上百亿年的时间。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辐射功率为3。 8x10^23kW的辐射值,其中20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其余的到达地球表面,其功率为800000亿k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 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钢制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 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太阳能的利用有光化学反应,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使用太阳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 现在,太阳能的利用还不很普及,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太阳电池在为人造卫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应用。 主要是硅光电池在吸收太阳所发射出来的光能,硅光电池主要是从沙子里提炼出来的,由贝尔实验室开发。太阳能[编辑本段]【原理】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 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w/㎡。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kw/㎡,相当于有102000TW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资源除外),虽然太阳能资源总量相当于现在人类所利用的能源的一万多倍,但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异,因时而变,这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太阳能的这些特点会使它在整个综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编辑本段]【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 太阳电池是一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 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如: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砷化镓,硒铟铜等。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现以晶体为例描述光发电过程。P型晶体硅经过掺杂磷可得N型硅,形成P-N结。 当光�� �照射太阳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跃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 这个过程的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编辑本段]【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作过程】 “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储藏最丰量的材料之一。自从19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晶体硅的半导体特性后,它几乎改变了一切,甚至人类的思维,20世纪末.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硅”的身影和作用,晶体硅太阳电池是近15年来形成产业化最快。 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a、提纯过程b、拉棒过程c、切片过程d、制电池过程e、封装过程。 【分类】 太阳能光伏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 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提供照明,并为电网供电。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近年,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会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 太阳热能 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除了运用适当的科技来收集太阳能外,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 [编辑本段]【利用太阳能的历史】 据记载,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将太阳能作为“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则是近来的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 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00年之间,世界上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 这些动力装置几乎全部采用聚光采集阳光,发动机功率不大,工质主要是水蒸汽,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大,大部分为太阳能爱好者个人研究制造。20世纪的100年间,太阳能科技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20年) 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能动力装置,但采用的聚光多样化,且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装置逐渐扩大,最大输出功率达73。 64kW,实用目的比较明确,造价仍然很高。建造的典型装置有:1901年,在美国加州建成一台太阳能抽水装置,采用截头圆锥聚光器,功率:7。36kW;1902~1908年,在美国建造了五套双循环太阳能发动机,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1913年,在埃及开罗以南建成一台由5个抛物槽镜组成的太阳能水泵,每个长62。 5m,宽4m,总采光面积达1250m2。 第二阶段(1920~1945年) 在这20多年中,太阳能研究工作处于低潮,参加研究工作的人数和研究项目大为减少,其原因与矿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5~1945年)有关,而太阳能又不能解决当时对能源的急需,因此使太阳能研究工作逐渐受到冷落。 第三阶段(1945~1965�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中,一些有远见的人士已经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迅速减少,呼吁人们重视这一问题,从而逐渐推动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恢复和开展,并且成立太阳能学术组织,举办学术交流和展览会,再次兴起太阳能研究热潮。 在这一阶段,太阳能研究工作取得一些重大进展,比较突出的有:194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实用型硅太阳电池,为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1955年,泰伯等在第一次国际太阳热科学会议上提出选择性涂层的基础理论,并研制成实用的黑镍等选择性涂层,为高效集热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外,在这一阶段里还有其它一些重要成果,比较突出的有:1952年,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东部建成一座功率为50kW的太阳炉。196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热器供热的氨——水吸收式空调系统,制冷能力为5冷吨。1961年,一台带有石英窗的斯特林发动机问世。 在这一阶段里,加强了太阳能基础理论和基础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阳选择性涂层和硅太阳电池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平板集热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上逐渐成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研究取得进展,建成一批实验性太阳房。对难度较大的斯特林发动机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第四阶段(1965~1973年) 这一阶段,太阳能的研究工作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处于成长阶段,尚不成熟,并且投资大,效果不理想,难以与常规能源竞争,因而得不到公众、企业和的重视和支持。 第五阶段(1973~1980年) 自从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担当主角之后,石油就成了左右经济和决定一个国家生死存亡、发展和衰退的关键因素,1973年10月爆发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石油减产、提价等办法,支持中东的斗争,维护本国的利益。 其结果是使那些依靠从中东地区大量进口廉价石油的国家,在经济上遭到沉重打击。于是,西方一些人惊呼:世界发生了“能源危机”(有的称“石油危机”)。这次“危机”在客观上使人们认识到:现有的能源结构必须彻底改变,应加速向未来能源结构过渡。从而使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重新加强了对太阳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 1973年,美国制定了级阳光发电计划,太阳能研究经费大幅度增长,并且成立太阳能开发银行,促进太阳能产品的商业化。日本在1974年公布了制定的“阳光计划”,其中太阳能的研究开发项目有:太阳房、工业太阳能系统、太阳热发电、太阳电池生产系统、分散型和大型光伏发电系统等。 为实施这一计划,日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7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对我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有远见的科技人员,纷纷投身太阳能事业,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建议,出书办刊,介绍国际上太阳能利用动态;在农村推广应用太阳灶,在城市研制开发太阳能热水器,空间用的太阳电池开始在地面应用……。 1975年,在河南安阳召开“全国第一次太阳能利用工作经验交流大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太阳能事业的发展。这次会议之后,太阳能研究和推广工作纳入了我国计划,获得了专项经费和物资支持。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纷纷设立太阳能课题组和研究室,有的地方开始筹建太阳能研究所。 当时,我国也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热潮。这一时期,太阳能开发利用工作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期,具有以下特点: 各国加强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计划性,不少国家制定了近期和远期阳光计划。开发利用太阳能成为行为,支持力度大大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十分活跃,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开始积极参与太阳能开发利用工作。 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工作日益深入,取得一批较大成果,如CPC、真空集热管、非晶硅太阳电池、光解水制氢、太阳能热发电等。 各国制定的太阳能发展计划,普遍存在要求过高、过急问题,对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取代矿物能源,实现大规模利用太阳能。 例如,美国曾计划在1985年建造一座小型太阳能示范卫星电站,1995年建成一座500万kW空间太阳能电站。事实上,这一计划后来进行了调整,至今空间太阳能电站还未升空。 太阳热水器、太阳电池等产品开始实现商业化,太阳能产业初步建立,但规模较小,经济效益尚不理想。 第六阶段(1980~1992年) 70年代兴起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进入80年代后不久开始落潮,逐渐进入低谷。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大幅度削减太阳能研究经费,其中美国最为突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回落,而太阳能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太阳能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没有实现,以致动摇了一些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信心;核电发展较快,对太阳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受80年代国际上太阳能低落的影响,我国太阳能研究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有人甚至提出:太阳能利用投资大、效果差、贮能难、占地广,认为太阳能是未来能源,主张外国研究成功后我国引进技术。虽然,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少数,但十分有害,对我国太阳能事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这一阶段,虽然太阳能开发研究经费大幅度削减,但研究工作并未中断,有的项目还进展较大,而且促使人们认真地去审视以往的计划和制定的目标,调整研究工作重点,争取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成果。 第七阶段(1992年~至今) 由于大量燃烧矿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在这样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环境与发展纳入统一的框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次会议之后,世界各国加强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将利用太阳能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使太阳能利用工作走出低谷,逐渐得到加强。 世界环发大会之后,我国对环境与发展十分重视,提出10条对策和措施,明确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制定了《21世纪议程》,进一步明确了太阳能重点发展项目。1995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1996~2010年),明确提出我国在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任务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太阳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联合国在津巴布韦召开“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会后发表了《哈拉雷太阳能与持续发展宣言》,会上讨论了《世界太阳能10年行动计划》(1996~2005年),《国际太阳能公约》,《世界太阳能战略规划》等重要文件。 这次会议进一步表明了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对开发太阳能的坚定决心,要求全球共同行动,广泛利用太� ��能。1992年以后,世界太阳能利用又进入一个发展期,其特点是:太阳能利用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全球共同行动,为实现世界太阳能发展战略而努力;太阳能发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有利于克服以往忽冷忽热、过热过急的弊端,保证太阳能事业的长期发展;在加大太阳能研究开发力度的同时,注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加速商业化进程,扩大太阳能利用领域和规模,经济效益逐渐提高;国际太阳能领域的合作空前活跃,规模扩大,效果明显。 通过以上回顾可知,在本世纪100年间太阳能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一般每次期后都会出现低潮期,处于低潮的时间大约有45年。太阳能利用的发展历程与煤、石油、核能完全不同,人们对其认识差别大,反复多,发展时间长。这一方面说明太阳能开发难度大,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大规模利用;另一方面也说明太阳能利用还受矿物能源供应,政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道路比较曲折。 尽管如此,从总体来看,20世纪取得的太阳能科技进步仍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大。[编辑本段]【利弊】 优点: (1)普遍: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勿须开采和运输。 (2)无害: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3)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t标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4)长久: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缺点: (1)分散性: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尽管很大,但是能流密度很低。平均说来,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在天气较为晴朗的情况下,正午时太阳辐射的辐照度最大,在垂直于太阳光方向1平方米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能平均有1000W左右;若按全年日夜平均,则只有200W左右。 而在冬季大致只有一半,阴天一般只有1/5左右,这样的能流密度是很低的。因此,在利用太阳能时,想要得到一定的转换功率,往往需要面积相当大的一套收集和转换设备,造价较高。 (2)不稳定性: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所以,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照度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这给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难度。 为了使太阳能成为连续、稳定的能源,从而最终成为能够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替代能源,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蓄能问题,即把晴朗白天的太阳辐射能尽量贮存起来,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但目前蓄能也是太阳能利用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3)效率低和成本高: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也是成熟的。 但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因为效率偏低,成本较高,总的来说,经济性还不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太阳能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受到经济性的制约。 太阳能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第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既能满足社会需要,而又不危及后代人前途的社会。 因此,尽可能多地用洁净能源代替高含碳量的矿物能源,是能源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随着能源形式的变化,常规能源的贮量日益下降� ��其价格必然上涨,而控制环境污染也必须增大投资。 第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约占商品能源消费结构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将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能源问题是世界性的,向新能源过渡的时期迟早要到来。从长远看,太阳能利用技术和装置的大量应用,也必然可以制约矿物能源价格的上涨。[编辑本段]【我国太阳能资源】 在我国,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最高达2333KWh/㎡(日辐射量6。 4KWh/㎡),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根据各地接受太阳总辐射量的多少,可将全国划分为五类地区。 一类地区 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6680~8400MJ/㎡,相当于日辐射量5。1~6。 4KWh/㎡。这些地区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尤以西藏西部最为丰富,最高达2333KWh/㎡(日辐射量6。4KWh/㎡),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二类地区 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850-6680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4。 5~5。1KWh/㎡。这些地区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三类地区 为我国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5850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3。 8~4。5KWh/㎡。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苏北、皖北、西南部等地。 四类地区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较差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4200~5000MJ/㎡,相当于日辐射量3。 2~3。8KWh/㎡。这些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南部以及黑龙江、东北部等地。 五类地区 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3350~4200MJ/㎡,相当于日辐射量只有2。 5~3。2KWh/㎡。 太阳能辐射数据可以从县级气象台站取得,也可以从国家气象局取得。从气象局取得的数据是水平面的辐射数据,包括:水平面总辐射,水平面直接辐射和水平面散射辐射。 从全国来看,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kWh/㎡以上,西藏最高达7kWh/㎡。 [编辑本段]【太阳能热利用】 就目前来说,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有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等。 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热水器装置通常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水箱、管道及抽水泵其他部件。 另外在冬天需要热交换器和膨胀槽以及发电装置以备电厂不能供电之需。太阳能集热器(solarcollector)在太阳能热系统中,接受太阳辐射并向传热工质传递热量的装置。按传热工质可分为液体集热器和空气集热器。按采光可分为聚光型和聚光型集热器两种。 另外还有一种真空集热器:一个好的太阳能集热器应该能用20~30年。自从大约1980年以来所制作的集热器更应维持40~50年且很少进行维修。 太阳能热水系统 早期最广泛的太阳能应用即用于将水加热,现今全世界已有数百万太阳能热水装置。 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元件包括收集器、储存装置及循环管路三部分。此外,可能还有辅助的能源装置(如电热器等)以供应无日照时使用,另外尚可能有强制循环用的水,以控制水位或控制电动部份或 温度的装置以及接到负载的管路等。依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分两种: 1、自然循环式: 此种型式的储存箱置于收集器上方。 水在收集器中接受太阳辐射的加热,温度上升,造成收集器及储水箱中水温不同而产生密度差,因此引起浮力,此一热虹吸现像,促使水在除水箱及收集器中自然流动。由与密度差的关系,水流量于收集器的太阳能吸收量成正比。此种型式因不需循环水,维护甚为简单,故已被广泛采用。 2、强制循环式: 热水系统用水使水在收集器与储水箱之间循环。当收集器顶端水温高于储水箱底部水温若干度时,控制装置将启动水使水流动。水入口处设有止回阀以防止夜间水由收集器逆流,引起热损失。由此种型式的热水系统的流量可得知(因来自水的流量可知),容易预测性能,亦可推算于若干时间内的加热水量。 如在同样设计条件下,其较自然循环具有可以获得较高水温的长处,但因其必须利用水,故有水电力、维护(如漏水等)以及控制装置时动时停,容易损坏水等问题存在。因此,除大型热水系统或需要较高水温的情形,才选择强制循环式,一般大多用自然循环式热水器。 暖房 利用太阳能作房间冬天暖房之用,在许多寒冷地区已使用多年。因寒带地区冬季气温甚低,室内必须有暖气设备,若欲节省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设法应用太阳辐射热。大多数太阳能暖房使用热水系统,亦有使用热空气系统。太阳能暖房系统是由太阳能收集器、热储存装置、辅助能源系统,及室内暖房风扇系统所组成,其过程乃太阳辐射热传导,经收集器内的工作流体将热能储存,在供热至房间。 至辅助热源则可装置在储热装置内、直接装设在房间内或装设于储存装置及房间之间等不同设计。当然亦可不用储热双置而直接将热能用到暖房的直接式暖房设计,或者将太阳能直接用于热电或光电发电,在加热房间,或透过冷暖房的热装置供作暖房使用。最常用的暖房系统为太阳能热水装置,其将热水通至储热装置之中(固体、液体或相变化的储热系统),然后利用风扇将室内或室外空气驱动至此储热装置中吸热,在把此热空气传送至室内;或利用另一种液体流至储热装置中吸热,当热流体流至室内,在利用风扇吹送被加热空气至室内,而达到暖房效果。 太阳能发电 即直接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并将电能存储在电容器中,以备需要时使用。。
阅读全文 >韩国有哪些你爱的电影,推荐一下
韩国有哪些你爱的电影,推荐一下? 说到韩国电影确实看过很多,总结出了一些个人观点,比如韩国电影吸引观众的秘诀,就是超级会打感情牌,让观众感动。 曾经在韩国电影的宣传词里就出现了:“不让你哭,算我输”的这类宣传语。并且韩国电影题材尤为敏感,在来说基本不太可能上映,那就是反应社会阴暗面题材,和题材非常盛行。但确实值得一看,下面给大家推荐几部必看电影 :Ø 《釜山行》 豆瓣评分 8.5韩国电影的特色在这部电影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各种人性道德的考验,各种惊险的剧情,尤其是把我这种非常容易入戏的观众带入其中,看得非常揪心,影片最后男主救赎的一跳使影片升华,在你以为充满希望的时候突然就绝望了,又在你终于绝望以后留了一点希望,这部在僵尸片在亚洲算前三了,总体来说很不错。Ø 《熔炉》豆瓣评分 9.3这部电影是一部看过的人都会推荐的片子, 之前看过《素媛》,看完之后非常沉重,看完《熔炉》更令人深思。影片讲述的是在一间残疾人学校的事件,校长与老师对学校的残疾儿童进行长时间的性侵,被人告发却最终逍遥法外。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此电影引起韩国高度关注,因此诞生了“熔炉法”。不看这部电影暂且会相信世界的美好,看过便是踏入现实。Ø 《寄生虫》 豆瓣评分 8.7最后推荐的这部,是刚刚获得奥斯卡最具分量的四项大奖: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电影长片以及最佳原创剧本。口碑瞬间席卷全球,非常难得的佳片。影片直指当下社会最敏感、最容易引起共鸣和争议的话题:贫富问题和阶层跨越。电影中讽刺的人物对立,深刻的社会关怀和猜不到的剧情反转,每一帧可以细细琢磨。
哪些国家搞过核动力船舶
核动力船舶,大家熟悉的有美国、法国和前苏联搞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美国和苏联搞过核动力巡洋舰,五大常任理事国搞的核潜艇、苏联/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除此之外,我们今天说一种人们很少了解的核动力船舶——苏联乌拉尔号核动力侦察船。由于各种原因,苏联建造的核动力战舰数量还不能令人满意。此外,自上世纪80年代后半叶以来,苏联俄罗斯建造的战舰一直深受政治、经济的影响。根据俄罗斯海军司令部和国防部的决定,“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已经退役。“乌拉尔”号侦察舰相当倒霉,它只服役了几个月,出征过 一次。如你所知,成功拦截敌方弹道导弹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并将信息传递给有关部门。为此目的,世界主要大国正在建造导弹袭击预警雷达站,并部署专门的太空飞行器。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政治军事地位,苏联无法在其领土之外部署雷达预警系统。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新战舰的装备适当的雷达设备,战舰借助雷达、无线电侦察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可以探测和跟踪目标,尤其是弹道导弹。因此,1977年苏联下令建造这样一艘战舰,就是后来的“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代号“1941泰坦工程”。该船体积庞大,全长265米,宽30米,满载排水量约3.5万吨,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海军所建造过的体积最大的情报船。“乌拉尔”号侦察舰装备核动力装置,性能良好。航行速度为20-22节,无须加油,可长期,除非船上食物供应不足。由于“1941泰坦工程”是敌方反舰武器的重要目标,所以它必须装备一套防御武器。AK-176M火炮装置,自动口径76毫米。为了对抗像导弹这样的高速目标,“1941泰坦工程”携带四门ak -630 口径30毫米自动武器。此外还配备了12挺NVS-127型机枪、轻型防空导弹和轻型反舰武器。侦察舰尾部还有机库和卡-32直升机停机坪。“1941泰坦工程”1981年5月在格勒(圣彼得堡)波罗的海船厂动工,命名“乌拉尔”号,随后在1983年5月下水,1989年9月服役。值得注意的是,“乌拉尔”号在测试中发现了许多缺陷和问题。核能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可最令人遗憾的是,整个计算系统不断发生故障。“乌拉尔”号的第一次航行是从格勒前往福基诺附近的基地。这艘侦察舰的任务依然是远征和探测追踪导弹。1980年代后半期苏联开始转型,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这对苏联海军造成极大的影响,包括“乌拉尔”号。舰队无法负担起一艘大型核动力侦察舰的操作和维修费用,。“乌拉尔”号的另一悲惨命运是失去了大量受教育的年轻专业人员。1990年,“乌拉尔”号起火,据推测,由于短路,电缆线路起火,火势蔓延到机舱后部。但当时没有资金来维修“乌拉尔”号,也没有再听说它的远征。在那一年多后又发生另一场火灾,“乌拉尔”号的电缆全部被烧毁。现在的“乌拉尔”号已经无法执行任何侦察任务,核反应堆已经关闭。最后俄罗斯彻底放弃修复“乌拉尔”号。
什么是中子弹
这里需要使用更恰当的词汇来区分一下,、氢弹是不同的东西,但双相弹、三相弹、中子弹却都是氢弹的不同品种。双相弹是最初级的氢弹,三相弹是加了贫铀壳的氢弹,中子弹则是加了铍壳的氢弹。普通的氢弹原理我们都清楚,用做内核,外面包裹上氘、氚等元素。引爆后,产生的临界反应引发氘、氚等氢同位素的核聚变,发生恐怖的大爆炸。这种原理的氢弹被称为“双相弹”。而“三相弹”即在“双相弹”外层再增加一层贫铀,让贫铀的铀核在核聚变时重新被高能中子轰击,发生新一轮的裂变,继而再次对氢弹中的锂6元素进行轰击,又产生出氚,形成不断的循环,让氢弹威力发生翻天覆地的恐怖变化。正因为三相弹包裹了贫铀外皮,所以它会造成极强烈的放射性污染,对环境产生毁灭性的沾染破坏,制造出的放射性物质甚至可以进入大气循环和土壤深处活动,是一种断子绝孙式的武器。这种武器不光使用困难,还是把害人害己的双刃剑,根本不适合应用在战争上。所以人们为了堂而皇之的使用核武器,便把脑筋动到了去除核污染上,于是“中子弹”便诞生了。这种武器被称为“干净的核武器”,虽然能放出瞬时的高能强辐射,却来的快散的也快,对环境没有什么辐射污染,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让部队进驻占领,而且它还只杀伤生物和电子元件,冲击波很小、辐射沾染小、不会对环境本身产生什么改变。打个比方:一枚中子弹袭击城市,房子不倒,屋子不塌,里面的人和狗子全死了。“中子弹”就是“双相弹”的一种改造,它没有继续“三相弹”那种贫铀外壳,而是改为一个铍反射壳覆盖。双相核聚变后,大量的中子轰击在铍反射壳上,会形成中子翻倍的增长,反复轰击的中子最后炸裂开来,就变成极为强大的中子射线爆流。这些射线杀死一切,有生目标就算躲在墙后也没用,中子弹的辐射强度高于普通氢弹。所以,单纯论威力的话,中子弹比起“核平一切”顺带还要环境的三相弹那是远远不如,毕竟热核武器承载的使命就是毁灭世界,而“中子弹”被开发出来的目的只是想蒙混过进常规武器行列,成为战场上的高效率武器罢了。幸好人类的脑子还没被汪队啃掉,中子弹哪怕威力再克制、辐射污染再小,它也仍然属于核武器之列,甭管什么化学攻击还是物理攻击,中子弹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常规武器”。据说美帝当年在战争时,于费卢杰的战斗中使用了中子弹,造成了抵抗的伊军巨大伤亡。事后美国一会儿燃料空气炸弹,一会儿凝固汽油弹的含糊其辞。而伊军坚持认为美军使用了中子弹,这场官司后来随着的覆灭而消失了,故而真假如何已经无从验证。我们如果假设美军丢的是三相弹,那么费卢杰早就给抹平了;中子弹比不上氢弹的绝对威力,但它能用的更灵活。
佐治亚理工学院世界排名怎么样
问达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留学院校排名佐治亚理工学院世界排名怎么样?申请录取条件有哪些?佐治亚理工学院最新排名是多少,有哪些王牌专业,申请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录取?佐治亚理工学院最新排名是多少,有哪些王牌专业,申请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录取? Add Comment Invite to answer Report Share1 Followed Add Comment Invite to answer Report1Follower1 answer何爽儿(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在留学申请选校的时候,一所大学的排名、优势专业、学费、入学条件等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下面我介绍一下杜佐治亚理工学院排名情况以及该学校的优势专业。 佐治亚理工学院最新排名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38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58TIME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45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01QS全球院校排名88佐治亚理工学院世界排名往期数据排名名称20222021202020192018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38352934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58666269TIME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45383834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0110110179QS全球院校排名8888807269 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常缩写为Gatech,也被简称为Georgia Tech),是美国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始建于1885年。与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并称为美国三大理工学院。学校总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与艾文理大学及佐治亚州立大学同处于一个城市。除了位于亚特兰大市的主校区,该校在佐治亚州沙瓦纳和法国洛林大区的首府梅斯开设了分校。2006年,佐治亚理工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办学,在上海开设双学位项目。此外,佐治亚理工学院还在爱尔兰共和国的阿斯隆市(Athlone)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设有联合研究所。本科申请条件标准考试成绩SAT数学:719 average 680-770 range of middle 50%SAT语言:682 average 640-730 range of middle 50%SAT写作:682 average 640-730 range of middle 50%学位要求:High school diploma required and GED is not accepted是否需要essay:是本科录取情况本科录取人数:7868本科申请费用:75(以当地货币为准)本科招生(415) 274-2200本科申请邮箱:info@academyart.edu 佐治亚理工学院优势专业下面我们通过佐治亚理工学院各专业的排名来了解一下王牌专业世界专排美国专排材料工程97生物统计学9统计学9运作管理学96航空航天工程124电子信息工程144电气工程144化学工程185土木工程203建筑学267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63计算机工程266数学2721环境工程293生物医学工程322机械工程334信息系统学334软件工程336计算机科学336化学3421环境科学4115物理4728大气科学5123地球物理学5128海洋科学5128地质学51工商管理学7628人力资源管理76管理科学与工程76国际贸易76水利工程7625金融学101公共管理学101生命科学10137社会工作学101公共事务学10149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12139新闻与传播学15151会计学151心理学15145经济学20171英语言与文学251流行病学40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01临床医学481111商业分析3地理科学28核能工程9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学11工业工程1金融工程13历史学81 在留学申请选校的时候,一所大学的排名、优势专业、学费、入学条件等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下面我介绍一下杜佐治亚理工学院排名情况以及该学校的优势专业。 佐治亚理工学院最新排名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38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58TIME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45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01QS全球院校排名88佐治亚理工学院世界排名往期数据排名名称20222021202020192018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38352934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58666269TIME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45383834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0110110179QS全球院校排名8888807269 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常缩写为Gatech,也被简称为Georgia Tech),是美国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始建于1885年。与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并称为美国三大理工学院。学校总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与艾文理大学及佐治亚州立大学同处于一个城市。除了位于亚特兰大市的主校区,该校在佐治亚州沙瓦纳和法国洛林大区的首府梅斯开设了分校。2006年,佐治亚理工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办学,在上海开设双学位项目。此外,佐治亚理工学院还在爱尔兰共和国的阿斯隆市(Athlone)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设有联合研究所。本科申请条件标准考试成绩SAT数学:719 average 680-770 range of middle 50%SAT语言:682 average 640-730 range of middle 50%SAT写作:682 average 640-730 range of middle 50%学位要求:High school diploma required and GED is not accepted是否需要essay:是本科录取情况本科录取人数:7868本科申请费用:75(以当地货币为准)本科招生(415) 274-2200本科申请邮箱:info@academyart.edu 佐治亚理工学院优势专业下面我们通过佐治亚理工学院各专业的排名来了解一下王牌专业世界专排美国专排材料工程97生物统计学9统计学9运作管理学96航空航天工程124电子信息工程144电气工程144化学工程185土木工程203建筑学267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63计算机工程266数学2721环境工程293生物医学工程322机械工程334信息系统学334软件工程336计算机科学336化学3421环境科学4115物理4728大气科学5123地球物理学5128海洋科学5128地质学51工商管理学7628人力资源管理76管理科学与工程76国际贸易76水利工程7625金融学101公共管理学101生命科学10137社会工作学101公共事务学10149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12139新闻与传播学15151会计学151心理学15145经济学20171英语言与文学251流行病学40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01临床医学481111商业分析3地理科学28核能工程9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学11工业工程1金融工程13历史学81 Read morePosted on 2022-08-16 Document 智能留学规划报告 *姓名: *在读年级: *申请学位: *意向国家: *意向专业: 0 Add Comment Mark ReportRelevant Question佐治亚理工学院录取需要哪些条件,录取要求有哪些?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录取条件哥斯达黎加理工学院世界排名怎么样?申请录取条件有哪些?哥斯达黎加理工学院留学院校排名理工学院世界排名怎么样?申请录取条件有哪些?理工学院留学院校排名SRM理工学院世界排名怎么样?申请录取条件有哪些?srm理工学院留学院校排名伦斯勒理工学院世界排名怎么样?申请录取条件有哪些?伦斯勒理工学院留学院校排名在线助手帮你查询院校、专业、申请相关数据信息免费专家1v1咨询,即时解答各种问题为你推荐机构与服务,提供三方保障

















